4月21日,省委第八十四次疫情防控專題會暨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、省物流保通保暢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。會議強調,要堅持“動態清零”總方針不動搖,把保通保暢放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。
物流是經濟的血脈,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環節。同時,也關乎疫情防控,關乎民生保障。疫情之下,物流確實是疫情跨區輸入的一大風險點,為疫情防控帶來嚴峻挑戰,但同樣需要重申的是,物流通暢是保障人們正常生活、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必要前提,而托底民生、循環產業又是穩定經濟基本盤的必要條件。
保物流就是保民生保經濟。交通管控要科學精準、把握好度,更好服務疫情防控大局和當地經濟發展。交通管控致使貨運梗阻,造成物流成本上升,成為眾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難以承受之重。防疫歸根結底是為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,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勢在必行、事在人為。
一地“梗塞”,可能全盤受阻。出于疫情防控需要,部分地區適當進行交通管控,盡可能減少人員、車輛流動是有必要的,也能理解。但有的地方簡單粗暴“一刀切”、層層加碼,阻斷交通,造成貨運受阻、物流不暢,直接導致了“最后一公里”堵塞,影響了生產生活物資供應。如何在有限的人力和資源下,實現防疫和穩定物流的平衡,著實考驗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與能力。
打通大動脈,暢通微循環。各地各部門應當根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,堅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,積極主動穩妥處理好突出矛盾,全力保障貨運物流特別是醫療防控物資、生活必需品、政府儲備物資、郵政快遞等民生物資和農業、能源、原材料等重要生產物資的運輸暢通,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,維護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秩序。為此,既要進一步鞏固那些本已常態化的措施,也要特事特辦,以超常方式給予最及時的支持和保障;既要職責明確、守土有責,又要以共同的全局觀來協同發力、密切配合;既要雷厲風行地解決當前的困難,也要立足長遠,為持續保暢通打下更牢固的基礎。此外,提高貨運司機核酸檢測便利性和可及度,簡化貨運司機行程核驗及相關信息共享,提高服務區對貨運司機的基本服務保障等工作,也應統籌考慮。
抗擊疫情與保通保暢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單選題。戰“疫”與保供兩手抓兩不誤,才能切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,更好保障經濟社會發展。
趙清源
(責任編輯:梁艷)